十三五’作为加快推进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决战时期,为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老工业区振兴发展,博山区积极创新发展理念,全力形成以经济开发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园、现代医药产业园、日用玻璃产业园、陶瓷琉璃产业园‘一区四园’发展新格局,集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、现代医药、日用玻璃、新材料4个百亿级产业基地。”1月20日,博山区委书记许冰告诉记者。
刚刚过去的2015年,博山区21个市级、59个区级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08%、102%,华成齿轮再制造产业化、工陶高碱触控玻璃用功能陶瓷等项目投产达效,特种工业集团高端装备制造、汇晶医用玻璃等项目扎实推进,九州通新医药基地、易达广场建设初显成效,总投资52。8亿元的山东泵阀机电产业城落户博山,东佳与澳大利亚神特战略合作项目顺利签约,总投资28亿元的13个项目进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重点支持范围。白杨河电厂、东佳、龙泉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,税收过5000万元企业达6家,其中白杨河电厂3亿元,全区呈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。
作为一个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老工业区,破解发展难题,增强发展动力,培植发展优势,必须将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。博山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地区实际,继续深化“一核二区三片”、“北工南游东扩”布局规划和“生态优先、特色发展”导向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博山制药、晶鑫科技、柳杭减速机、名盾防爆、宇海电子等企业相继搬迁进园,城区企业“退二进三”扎实推进的基础上,博山区顺利启动了经济开发区和高端装备制造、现代医药、日用玻璃、陶瓷琉璃“一区四园”建设,突出精准转调、统筹发展,加快形成以技术、品牌、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区域优势,推动产业结构迈上中高端。按照链条化、集群化、品牌化导向,以“一区四园”为载体,全力做大做强工业,集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、现代医药、日用玻璃、新材料4个百亿级产业基地,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。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,销售收入过10亿元或税收过亿元企业达到10家,销售收入过50亿元或税收过5亿元企业达到2家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6%,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0家以上。